最新消息

110-11號電子報
  • Facebook
  • LINE
  • X
  • LinkedIn

在地短鏈供應愛地球

2021/12/10
    全球產業生態環境變化快速,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全球生活模式與飲食消費行為的改變,影響業者營運與物流配送方式;加上消費者關注自然生態永續性議題,企業轉入綠色思維,強化供應鏈、製程與包裝變革的步伐已刻不容緩。其中應用在地原料、服務或產品,縮短運送時間等低碳面向的創新研發及合作,帶出新的產品價值,被視為食品未來多樣開發及轉變的重要方向。本文將從消費需求及廠商行動兩個角度,觀察近期國際對在地食材在地生產的關注思維及行動,供各界參考。

一、消費及市場觀點:環保永續是重要趨勢
    從可永續性的角度來看,消費者正在尋求更友善環境的產品,這股驅動力量已轉為真正的行動力量,消費者逐漸重視定期購買當地生產的產品,除了可支持小企業並提高當地社區的經濟彈性外,亦還可為改善全球環境發揮更大的作用,在當地種植/生產和銷售的食品可透過更短的距離到達消費者,是全球碳排放和整體空氣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Kerry近期針對全球消費者調查,有近半數消費者正尋找可持續性的食品和飲料,更關注個人健康、營養和潔淨標示聲明的產品,尤其是本地採購或有機之飲食感興趣;有超過七成消費者認為環保永續性發展的帶動生產廠商是關鍵,其中年輕千禧世代和 Z 世代消費者亦將可環保永續性放在購買食品飲料首位,期製造商、品牌和政府等機構帶頭解決可持續性問題。另根據日本樂天公司2021年進行本地生產本地消費調查發現,有近六成日本消費者購買食品重視本地生產本地消費,主要影響本地生產本地消費關鍵因素包括食材新鮮可口(72.1%)、對居住地區的貢獻(60.5%)、對生產者信賴及安全感 (56.7%)以及友善環境(18.5%)。據食品所ITIS團隊2020年針對臺灣1,200位消費者進行食品生活型態調查,有超過九成消費者購買在地食品,其在地食品具有新鮮美味、營養健康及安全性等特質正面刺激消費者購物意願外,有助在地經濟及環保亦是關鍵因素。顯示未來降低運輸成本、減少溫室氣體、減少浪費、低碳足跡、綠色能源等對環境友善行動,將是影響消費者選擇與產品銷售的關鍵。

     Media發布2021年環保永續性之食品三大趨勢包括:(1) 可再生包裝開發受產業相當關注,環保和可持續包裝,尤其可堆肥,可回收或可生物降解包裝之重視是市場發展驅動力;(2) 回應社會對食物浪費的關注,從供應鏈中減少食品浪費,尋找解決食品損失和浪費的創新方法,以期建立零浪費的供應鏈;(3) 消費者正在積極尋找在整個供應鏈中促進可持續性的品牌,食品供應鏈透明度與可追溯性提升,透明與可追溯之浪潮將持續成為品牌、通路商之挑戰。未來消費的關鍵動力在於「環境友善」、「低碳足跡」、以及「綠色製程及包裝」等產品特色,將是影響購買力的重要因素,足見全球食品飲料廠商對相關製程及包材之重視與投入,以滿足消費者環保需求及提升企業綠色形象。

二、廠商行動方向:不同角度有產品創新未來
    在地概念的認知對食品飲料商的供應鏈、物流系統、商業規模等,將有巨大影響。食品生產/製造商與銷售商可運用在地食材,串聯生產端與銷售端,激發更多的合作可能,以回應消費者需求。廠商調整研發部門,構思獨創產品,販售以當地特產物製作的食品飲料,強調與地區的緊密連結。在業界競爭的帶動下,預期各食品販售店面在地方特色商品的開發將更加活絡。

1. 在地原料使用永續價值直接加分
    消費者對在地原料永續經營有好感是近年全球重要的消費趨勢及轉變,這股力量持續加強。產品融入更多在地原料,產品及配料能更新鮮、健康、多元及包裝使用便利等,都能為食品飲料帶來更多元及年輕的新消費族群,讓市場動能持續翻新與活絡。在地原料的經營亦逐漸從供應鏈的角度切入,由原料端負責精進原料的價值及品質,擴大在地農產品的應用範圍並賦予在地食品創新意象,多方創意能量加入在地食品的開發,不論對在地特色農產品的加值運用,或生產過剩原料的應用調節,都具有正面價值。如新加坡食品科技品牌 WhatIF Foods推出一種名為 BamNut Milk 的新型植物奶,該飲品以當地種植的班巴拉花生(Bambara groundnuts)為基礎,並加入椰子油和乳木果油等其他成分,其碳足跡比該國從紐西蘭進口的牛奶減少 75%。日本千葉食品廠商 Jets Funabashi導入全千葉(ALL CHIBA)概念在地食材運用,推出千葉紅薯牛肉調理包(牛肉、胡蘿蔔、番茄、甜菜、梨等食材),Jets Funabashi與在地原料生產者契作合作,大量使用千葉縣的嚴選食材,將紅肉的濃郁與蔬菜的味道融為一體的溫和口感體驗。美國Brew Dr. Northwest Hops 新推出的康普茶採用當地種植的啤酒花精製而成,包括 Simcoe、Palisade 和 Centennial,並使用柚子橙和綠茶進行平衡,讓康普茶擁有啤酒花味的體驗,為消費者提供一種不含酒精的新健康選擇,以代替傳統的啤酒和酒精飲料在假日季節享用。顯示廠商在地生產在地銷售可減少進口依賴、降低運送成本、緩和價格波動、維持穩定供給,並可直接把收穫的農產品製成商品販售,另外透明供應鏈可對消費者塑造安心安全的形象,提高競爭力。

2.融合科技供應鏈新服務價值可開展
    食品和飲料行業正在積極接受影響可持續性的其他變化。納入永續生產、個人餐食設計及數位技術等新科技,解決地球糧食短缺可能性的食品供應共通課題;相關新興技術的開發及投入已在醞釀。如美國Pepper是一個低碳食品搜尋及推薦應用程式APP,可供消費者具有低碳食品的餐廳資訊,從而降低自己的碳足跡,該應用程序允許用戶瀏覽和搜索超過 1 億家餐廳、食譜、菜餚和雜貨,以準確了解消費者最喜歡的食物對碳足跡的影響程度。用戶可以從各種過濾器中進行選擇,包括碳排放以及營養成分和內容成分,該程式反映消費者對工具和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幫助消費者改善生活方式並隨後減少碳足跡。日本千葉縣一家養魚場Kanehachi Suisan fishery的經營者透過自動販賣機向消費者銷售當地生產的貝類,漁場提供該市當地特產硬殼蛤,為了強化消費者品牌忠誠度,漁民還提供二維碼,讓消費者查看使用蛤蜊的食譜和建議。加拿大truLOCAL是一家本地潔淨肉類訂閱服務平台,專門提供可定制、潔淨和本地採購的肉類和海鮮產品,該服務平台將產品宅配到家,節省訂戶的時間,同時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本地採購的肉類和魚類產品。除了在持續的 COVID-19期間支持當地企業外,truLOCAL還提供合乎道德飼養和可持續發展的肉類幫助消費者降低碳足跡,該平台將消費者與肉類和魚類的來源聯繫起來,從農民到屠夫,再到將消費者最喜歡的產品送到餐桌上,並推廣更多區域性的肉類和魚類供應鏈。

3. 跨國品牌重新審視及翻新本土化策略
    在消費者對於環保永續便利性需求的推波助瀾之下,使用當地原料或材料製成的跨國產品對消費者具有吸引力。跨國品牌可透過調整風味、材料或文化等當地元素來吸引在地市場,並提供當地消費者喜歡和熟悉的產品。如雀巢芬蘭公司和波羅的海行動小組 (BSAG) 正在開展合作,雀巢芬蘭加入碳行動平台,將與 BSAG 合作,向當地的馬鈴薯、胡蘿蔔和洋蔥等原料農民提供培訓,這些農民原料用於製造 Piltti 嬰兒食品以及 Puljonki 醬汁和肉湯中使用,雀巢芬蘭公司希望培訓自己的再生農業人員,以改善在地土壤狀況並維護和再生各種生態系統。瑞士細胞農業產品食品創新中心The Cultured Food Innovation Hub由瑞士跨國製造商Givaudan、Bühler以及瑞士最大的零售公司 Migros合作成立,以幫助其他公司進行細胞培養的肉類、魚類和海鮮以及精確發酵的開發,該中心提供調配產品開發實驗室以及細胞培養和生物發酵能力等服務,以幫助新創企業進入市場,從減少土地使用和水資源到動物福利,再到食物鏈的安全和品質。西班牙營養食品製造商 Blendhub讓粉狀營養食品加工廠具有移動性,與專家和其他公司合作,實現靈活的新產品開發和製造,該公司客戶範圍從生產商到大公司,透過在原物料產地附近進行加工,與促進周邊企業的區域經濟流通聯繫起來,該公司的核心是一家移動食品加工廠,創建一種機制來確保品質並能夠生產受當地監管的食品,透過在當地加工和銷售當地生產的原料,在以實惠的價格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提供營養食品。

三、結語
    全球經濟環境變化重點,食品企業環保作為不單僅是內部政策,已有廠商外擴成具體的商業化產品和服務,成為營收與營運模式一部分,兼顧企業社會責任和永續性發展等標的。加上消費者願意購買在地食物的主因以促進在地產業發展最高,其次為新鮮、環保與安全。以產地做區分,期在區域性產品的潮流中吸引消費者目光。如何解決糧食系統、在地食材加值、剩食與食物浪費問題,是全球極為重要的課題,未來營運將強化個人化服務和口味差異,朝融合在地、傳統及年輕顧客需求等特質,進行產品創新開發,提高產品服務的廣度及便利價值。同時因應市場需求變化,技術能量重要性亦不容忽視,未來將朝提升在地農作物經濟價值,輔導原料標準化及生產技術強化,創造在地經濟活絡新生命力,連結多元領域的共同點,共同開發,有機會從系統開發角度,為重要但巿場較小的產品擴大連結,找到創新延伸的新興領域及新機會。
(取材自食品市場資訊110卷第11期)


上一頁